不銹鋼金屬蝕刻加工流程
發布日期:2025-08-04

不銹鋼金屬蝕刻加工流程是通過化學或物理方法在不銹鋼表面形成特定圖案或結構的精密工藝,主要分為以下步驟:
1. 表面預處理
不銹鋼金屬蝕刻前需徹底清潔表面,去除油污、氧化層及雜質。常用堿性脫脂劑浸泡15-20分鐘(濃度8%-10%),并通過酸洗或電解除油等工藝進一步處理,確保表面潔凈無污染,以增強后續工藝的附著力。
2. 涂覆抗蝕層
在預處理后的不銹鋼表面均勻涂覆光刻膠、干膜等抗蝕材料。這一層膜將保護非蝕刻區域,通過紫外線曝光將設計圖案轉移到抗蝕層上,再顯影去除未曝光部分,最終露出需要蝕刻的金屬區域。
3. 化學蝕刻
將不銹鋼浸入蝕刻液(如氯化鐵溶液或硝酸混合液)中,通過化學反應溶解暴露的金屬部分。此過程需精確控制時間、溫度及溶液濃度,以保證蝕刻深度均勻、圖案邊緣清晰。復雜圖案需多次調整菲林(類似照相底片)以實現高精度效果。
4. 后處理與檢測
蝕刻完成后,用氫氧化鈉溶液(40-60g/L,溫度50-80℃)去除抗蝕層,并進行清洗、拋光或鈍化處理以提升表面質量。最終通過目視檢查或儀器測量確保尺寸公差和圖案完整性,滿足汽車濾網、電池片等高精密應用的要求。
5. 物理蝕刻(激光蝕刻)應用
除化學工藝外,不銹鋼金屬蝕刻還可采用激光蝕刻技術。利用高能激光束直接燒蝕材料表面,實現微米級精度加工,無需化學試劑且無接觸應力,適合復雜圖案和環保需求較高的場景。
不銹鋼金屬蝕刻結合了光化學與物理加工技術,廣泛應用于裝飾、精密零件及新能源領域。其核心在于精細的預處理、抗蝕層控制及蝕刻參數優化,以確保最終產品的功能性和美觀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