蝕刻鈦金屬加工流程
發布日期:2025-08-01
蝕刻鈦金屬是一種精密加工技術,其流程涉及多個關鍵步驟。
表面預處理
在蝕刻鈦金屬加工前,需徹底清潔材料表面,去除油污和氧化層。鈦的氧化層常采用氫氟酸溶液或噴砂處理,確保后續反應均勻性。
掩膜制作
通過光刻、絲網印刷或噴墨打印技術,在鈦表面覆蓋保護層以定義圖案。這一步驟決定了蝕刻鈦金屬的圖案精度與復雜度,掩膜區域將抵抗蝕刻液腐蝕。
蝕刻反應
化學蝕刻鈦金屬時,常用氫氟酸(HF)與硝酸(HNO?)混合溶液溶解未掩蔽區域。需嚴格控制溶液濃度(HF 5%~20%)、溫度(通常<50℃)和時間,以避免過度腐蝕或氫脆風險。
后處理
蝕刻鈦金屬完成后需去除掩膜并清洗殘留液,隨后進行鈍化處理(如陽極氧化)以提高表面耐腐蝕性。這一步驟直接影響工件的最終性能與應用壽命。
注意事項:
若加工對象為鈦合金(如TC4),需調整工藝參數(如HF濃度提升至10%~15%)以應對多元氧化層,并增加真空退火步驟減少氫脆風險。
相較激光蝕刻的高成本,化學蝕刻鈦金屬更適用于復雜圖形加工,但需嚴格遵守環保規范處理廢液。
以上流程充分體現了“蝕刻鈦金屬”技術的精準性與適應性,廣泛應用于醫療、航天等領域。